快速发布求购| | | | | 加微群|
关注我们
本站客户服务

线上客服更便捷

仪表网官微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客户端
仪表APP

安卓版

仪表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仪表小程序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仪表网>无线通讯>技术列表>光端机在监控系统发展成网状监控中功不可没

光端机在监控系统发展成网状监控中功不可没

2013年06月15日 10:20:54 人气: 410 来源: 广州邮科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公路运输应急保障一直以来都很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中光端机 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应用使得监控系统发展成网状监控在其中光端机功不可没,那么光端机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下面详细介绍: 
    有专家认为公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有特种*,可以有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快速抢通与救援行动,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建设一支能够快速抢通救援的公路交通领域特种队伍?”但是即便是有一支交通
抢修特种*,也一定要一套的应急指挥IT系统进行相应的支撑。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中监控图像接入和视频远程指挥无疑是zui重要的两个部分,它就像人类的视觉系统和大脑分析系统,可以起到事先判断分析、事后取证的作用,同时起到远程支持、远程会商的作用。以下重点对交通应急指挥系统
中监控部分进行分析。
    为了增加对各路段的监控,传统分散的前端监控将逐渐发展成网状监控,随着规模的逐渐加大,交通应急联网监控建设带来几个思考:
    1.监控建设模式如何适应大规模联网应用?
    交通的监控图像系统原先都是分散在各个部门自己建设,采用的建设模式也各种各样,传统模式主要在前端(如路段)采用模数结合方案,然后利用收敛比通过部分编码器上传到监控中心。
    这种模式仅仅适合小规模应用,可以进行光端机 、同轴电缆部署;一旦规模扩大,在路段监控分中心势必出现布线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应采用全IP监控方案,可以简化布线,把视频转变成IP信号后通过IP网络统一承载。
    2.在规模监控时,如何加强对全路段的管理?
    传统监控前端存在模拟、数字两套系统,维护困难;通常只上传4~8路图像,难以进行全网监控,对于大规模公路交通监控管理乏力;而且很难与远程视频指挥系统进行整合。
    全IP监控可以完整管理包括交换、传输、存储、信息安全产品在内的整套系统;完善的视频系统管理软件(VM)可以实现分级分域统一配置管理,极大提高系统的可管理可维护性,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降低管理维护成本。
    3.如何提高道路沿线部署光纤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监控力度,对道路沿线的路况、气候条件等了解更加清楚,势必要加大监控密度,在沿线每一公里处增加监控点成为目前高速公路监控建设的新要求。

    传统监控一般采用点对点光端机组网模式,该模式逻辑上是星型结构;但为每个逻辑点单独铺设光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光纤利用率低,严重影响视频监控的广泛部署。     
    由于是接力模式,因此在不带光开关保护的情况下,某一个节点断电会影响下一节点对中心的通讯。该模式zui大可支持16个总线节点数,每个节点只支持一路视频源上传;技术上可以做到前端机互换,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加链路可靠性
,必须采用光保护开关,而光保护开关是厂家按(光链路)订单生产,备件的不可互换性严重影响制约了接力总线级联光端机的发展。
    ONU在传输光口板内置检测模块,对发光数据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断路的情况,将传输链路重新连接,形成新的传输路径,保证视频传输的可靠性。一般环网只支持8个节点,传统应用在骨干链路,在接入端采用环网方案需要占用ONU的计
算,易带来系统的不稳定。
    该模式中OLT是EPON光网络的终结,上行为以太网链路,支持32级。采用的分光器、ONU都是标准器件,便于工程实施;在传输干线无单点故障点;同时避免了光纤资源浪费,节省成本、维护方便。
    对于前面两种光端机模式目前在高速公路沿线监控应用正逐渐减少,对于后面两种光纤自愈环和EPON方案简单对比如下:

    乍一看,环网技术符合高速公路需求,可以防止光纤破坏的情况,但是其实由于高速公路部署特性,环路与树状对于高速公路的光纤部署来说,损坏是一样的,因为不会破坏其中一芯光纤。光纤环网一般应用在系统的骨干,在接入端应尽量简单、,以免对系统的稳定性、性能造成影响。相比之下,EPON方案采用单纤链状部署,符合高速公路的需求,同时工程部署、售后维护都十分方便。
    4. 如何保证前端录像的可靠性,并能做到及时响应,把事故现场的图像及时回放?
    传统的监控方案采用DVR硬盘录像机进行图像保存,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因而被更加*、成熟的磁盘阵列存储所取代。

    在采用SAN磁盘阵列存储时,存在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流媒体服务器+磁盘阵列SAN模式,一种是IP SAN模式,前端码器直接输出iSCSI的存储流写入到磁盘阵列IP SAN中。
    采用流媒体服务器+磁盘阵列SAN模式,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文件封装,文件方式操作,在流媒体转换为文件过程中易丢失数据,同时受操作系统影响易感染病毒导致文件不可用;服务器系统资源开销大,视频流带宽变大后,视频服务器压力变大。另外,由于需要进行文件封装,一旦出现意外事件需要回看历史图像时需要等待文件封装完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ybzhan@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4、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0571-87759942

加盟热线: 0571-87756399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